“陽光滿天,綠蔭滿地,花也歡喜鳥也歡喜,花香鳥語裝點新世紀,詩情畫意流動在我們心底……”近日,伴隨著歡快喜慶的音樂,在梁平影劇院外,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非遺盛宴”——“彩龍船”,不少市民前來欣賞這一民間藝術(shù)的魅力。
作為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彩龍船”由“車車燈”演化而來,所以又稱“車車燈”,起源于明清時代,盛行于解放前后。每逢節(jié)日慶典、道賀新年之時,人們就會用劃“彩龍船”來慶祝歡樂祥和的美好節(jié)日,抒發(fā)幸福喜悅的激動心情。由于風格獨特、老少皆宜,且簡便易學,“彩龍船”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
“‘彩龍船’是用竹條制作成龍船的樣式,再以彩綢和花花綠綠的紙花裝飾,使龍船五彩繽紛,艷麗照人,故名‘彩龍船’。”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說,表演人數(shù)可根據(jù)情況而定,少則5-8人,多則幾十人,整個表演五彩斑斕,載歌載舞,歡快熱烈,煞是好看。
表演時,一人扮幺妹,花枝招展,低眉弄姿,嬌羞地“坐”于船中;一人扮艄公,頭戴草帽,手執(zhí)木漿,沉著地掌舵船頭;一人扮媒婆,手拿蒲扇,搞怪喜人,滑稽地追隨船尾。其余人則扮演丫鬟、挑夫等,穿紅著綠,腰系紅綢,在“彩龍船”左右揮舞擺動,或隨龍船飛旋起舞,或踏歌翩躚進退,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舞動之間,仿佛把人帶進了以耕讀為本、禮儀傳家,并且具有浪漫主義和人文情懷的文化藝術(shù)大觀園里,讓人們盡情感受濃厚的民俗文化。
隨著音樂鼓點的變化、節(jié)奏的起伏,幺妹雙手拎船邊,將船提上提下、抬船頭、翹船尾,腳尖著地,碎步走動,微微顫動;艄公在前用力劃槳,媒婆在后搖擺嬉戲,引人取樂逗趣。“彩龍船”時進時退,時快時慢,時而顛簸回旋,時而搖晃起伏,活像真船在江河中漂蕩。
纖夫拉船,幺妹撐船,艄公掌舵,漿手劃船,媒婆逗趣,互相配合,表演出“彩龍船”或順流而下、逆浪而上,或過險灘、沖洪波,或出惡浪等舒緩與激烈的情節(jié),詼諧幽默、生動熱鬧,節(jié)日的吉祥和睦都濃縮在了“彩龍船”那步態(tài)輕盈的劃動中,充分展現(xiàn)了人們歡天喜地的美好心境。
“在表演動作技巧上,主要是掌握幾種步伐,如圓場步、悠悠步、點水步、十字步、轉(zhuǎn)船步等,表演出引船、跑船、劃船、沖浪、闖灘等動作,如行云流水般將漂浮江面的行船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辩勖冒缪菡咛迫淑f,為了讓表演更為自然優(yōu)美,他們需要時常練習、不斷熟練技巧。特別是“彩龍船”有一定的重量,而幺妹的扮演者全程都必須雙手拎著“彩龍船”,所以扮演者需要加強手臂的力量,以保證演出的順利圓滿。
此外,晚上表演劃“彩龍船”還需要燈火照明。船篷四角,會各垂吊一盞蓮花燈,焟燭點燃,通體透明,如蓮花開放?!安数埓钡乃闹苓€有八盞排燈,光華朗潤,蒙蒙朧朧。正如人們說的“駕起船兒水上漂,劃起槳來浪花高,歌聲伴著船兒去,真似江上把船搖。”“彩龍船”上亮起的點點燈光,勾勒出許多閃光游動的花朵,欲飛似飛,火樹銀花之盛,猶如仙境一般。
“‘彩龍船’還可與羅漢、高蹺、蚌殼等同臺表演,并配以各種節(jié)日、農(nóng)事、民俗有關(guān)的喜慶唱詞,表演氣勢則更加恢弘、寓意更為深遠?!眳^(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相關(guān)負責人說,整個“彩龍船”的表演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多以幽默逗樂為主,來激發(fā)廣大觀眾的狂歡之情,具有較高的娛樂性和藝術(shù)性。
梁平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非遺文化底蘊濃厚,在“彩龍船”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基因中,深深蘊藏著民俗文化,也是梁平人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勞動精神。傳承“彩龍船”等民俗文化,也是在新的時代、新的生活方式影響下,為民俗文化作為人類文化傳遞和保存的有效手段、工具和載體,確保民族精神的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