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白象街,不識重慶城。如果說要給重慶的城市發(fā)展歷史畫一個源點,這個源點無疑在白象街。
2021年9月30日,白象街景區(qū)將正式對外開放。經(jīng)過精雕細琢、提檔升級,白象街將以全新的面貌,“重光”歸來!
白象街位于重慶母城渝中區(qū)的下半城核心區(qū)域,商業(yè)建筑面積七萬余平方米,其中文物建筑面積約九千平米,大型集中商業(yè)綜合體三萬余平米,匯集了重慶古代、近代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和重慶歷史文化街區(qū)中唯一的大型集中綜合體商業(yè)。
長久以來,白象街一直是重慶政治、經(jīng)濟中心和交通樞紐。
800年來,老鼓樓陪著重慶晨昏作息;巴縣衙門經(jīng)理地方,這里商號鱗次櫛比見證重慶輝煌歷史。
重慶第一座近代海關、重慶第一座近代辦公樓、重慶第一家近代航運公司、重慶第一家電影院、重慶第一家圖書館……,太多的重慶近代第一誕生在白象街。
1886年,白象街成立了重慶最早的有線電報局,1891年重慶開埠后,英、美、日等家在這里開設洋行,形成"金融街", 1897年,宋育仁在白象街主辦《渝報》,1922年,陳毅在白象街《新蜀報》任主筆,1924年肖楚女在《新蜀報》擔任主筆,1938年,老舍移居白象街《新蜀報》報館,1938年《大公報》遷到重慶后,《大公報》第二任總編輯王蕓生便居住在白象街的一個小寓所里,1941年皖南事變后,周恩來在白象街舉行愛國工商界人士座談會。
解放后,白象街眾多的文物和深厚得文化得以遺存。地塊匯集了重慶古代的地標衙門、地標鼓樓、地標城門,是重慶古代文化的標桿。白象街地塊匯集了重慶近代的海關、行會、辦公樓等,是重慶近代文化的濃縮。老鼓樓、巴縣衙門、江全泰號、151號民居、海關總署、海關辦公樓、海關報關行、李耀廷公館、山西會館、藥材公會、興華小學、太平門、人和門及區(qū)間城墻等文物星羅棋布。白象街是重慶文物最集中、文物水平最高的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一。
欣逢盛世、文化昌明。按照規(guī)劃,白象街“以文化為龍頭,以旅游為契機,以商業(yè)為載體”,以嚴謹?shù)膶W術研究為前提,通過深入挖掘“開埠文化“,形成具有重慶歷史文化名城高度和白象街特色的文化形象。同時,通過內(nèi)街和重要節(jié)點為依托,打造燈光、有軌電車、白象圖騰、光彩大道等沉浸式體驗場景,形成有節(jié)奏、有韻律、有輕重、有核心的白象街沉浸式體驗文化大景區(qū),讓白象街日日有美景、時時有看頭。
按照功能規(guī)劃,白象街將依托歷史文化矩陣和沉浸式體驗場景,在九千余平米的文物建筑中打造成“博物館+”的體驗式商業(yè)街區(qū),變參觀文物為體驗文物,真正實現(xiàn)“讓歷史文化活在當下“。五號地塊將打造成形態(tài)統(tǒng)一、文化升華、功能升級的白象街文化巔峰和功能高峰,打造重慶首席以文化為特色的集中式文旅商業(yè)標桿。
所有的努力,將在2021年9月30日的“白象重光”白象街景區(qū)啟動儀式向市民呈現(xiàn)。
如果說白象街是重慶的精英文化的代表,從這里,重慶走向世界。那么十八梯代表的就是重慶市井文化,這里,充滿了老重慶的煙火氣。
據(jù)悉,位于渝中區(qū)下半城的十八梯也將于2021年9月30日重裝亮相。在渝中區(qū)歷史文化街區(qū)管理委員會指導下,白象街與十八梯同時綻放,展示渝中的歷史文化風貌,挖掘弘揚下半城的母城文化,為”兩江四岸“添彩,為重慶打造又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