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重慶新聞 > 正文

科技賦能文明掃祭 對親人的思念不止一種

隨著春風拂面,細雨綿綿,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不僅是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時刻,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響應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西郊福壽園近日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活動,讓每一位祭拜者在緬懷先人的同時,感受到公墓行業(yè)的用心與關懷和創(chuàng)新“數(shù)智”化服務,為每一位祭拜者創(chuàng)造一個莊重而溫馨的祭拜環(huán)境。

c1849d9e5687f10c37b6aa547145363.jpg

以“時光印記”展覽人的一生

據了解,3月28日,西郊福壽園“時光印記展覽館”正式開館,這是重慶市首個以“生命教育+紅十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紀念場館。它以普通百姓的真實人生為核心,采用圖文、視頻、實物相結合的多維敘事方式,生動還原平凡人的不凡人生。讓參觀的市民能夠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這里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祭掃與緬懷體驗,更通過講述捐獻者的感人故事,傳遞生命大愛,點亮生命燈塔。

同時,西郊福壽園啟動全市遺物故事征集活動,鼓勵公眾提交承載特殊記憶的物件與故事。優(yōu)秀作品將納入常設展區(qū),打造持續(xù)生長的“百姓故事展覽館”,推動社會對生命意義的多元探討。

01cd2029895bec2f9c5aafe91ca2738.jpg

禮祭清明 “數(shù)”寄情深

今年,西郊福壽園進一步深化科技賦能人文關懷,推出多重“數(shù)智祭掃”緬懷空間,開展倡導文明追思、開拓數(shù)字紀念形式的清明系列活動,探索現(xiàn)代科技與清明祭祀的融合,以新穎的形式豐富祭祀的內涵,為緬懷增添別樣的溫度與深度,讓傳統(tǒng)習俗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1、市民可通過關注“西郊福壽園”公眾號,利用其提供的“云祭掃”服務來緬懷親人。該服務不僅能幫助市民快速查找安葬在園區(qū)的墓位位置,還支持上傳親人的影像資料。此外,用戶還可以贈送虛擬鮮花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更重要的是,身處各地的親人可以在“云祭掃”空間內同時留言,使得家庭祭祀活動能夠在云上空間實現(xiàn)團聚。

2、AI追思訂制服務:根據客戶提供的逝者生平經歷、興趣愛好、個人成就等個性化信息,將各類元素融入視頻之中,量身定制專屬的追思內容。用科技守護記憶,用光影傳遞深情,為家人提供一份溫暖而永恒的紀念。讓市民自由選擇、定制生命告別禮。

d98201fc0d0110ae00475a6fef3cfdb.jpg

告別傳統(tǒng)模式 祭掃多樣

過去人們緬懷逝去者的方式多以燒紙焚香,如今為提倡文明祭掃,不止有鮮花貢品,西郊福壽園還借助科技手段,將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視頻影像錄入云平臺,逝者親屬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進行“云祭掃”,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環(huán)保的祭掃新風尚,科技賦能的“云祭掃”讓祭掃更加便捷環(huán)保,也充分彰顯了社會關懷。

一封家書,訴無盡思念。園區(qū)還特別策劃以“一封家書”為主題的祭拜活動,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倡導綠色、文明的祭掃方式。在特制信箋上書寫血脈相連的溫度,以一封穿越時光的家書,與先人展開溫暖對話。以墨香代替煙火,用文字延續(xù)深情。此外,還特設了親子互動區(qū)域,提供了手工繪畫風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旨在加深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共同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活動當日,西郊福壽園還向市民展示了由重慶大愛渝商慈善基金會與西郊福壽園共建的公益生態(tài)葬區(qū)——博愛園,并面向重慶市市民無償提供100座公益生態(tài)安葬墓位,有效減輕了市民的喪葬經濟負擔,將定期統(tǒng)一免費提供數(shù)字追思送行儀式和紀念活動,用創(chuàng)新的數(shù)字禮儀服務,慰藉逝者家屬。親人家屬紛紛表示,這些祭掃新方式不僅更加環(huán)保,還多了一絲溫情,讓思念之情有方式表達,這是傳統(tǒng)模式無法做到的。

(  作者:王鐸翰  )

(  責任編輯:王鐸翰  )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jié)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將依法處理。本網聯(lián)系電話: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

重慶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