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云游重慶 > 巴渝文脈 > 正文

重慶彭水砂石小學:豐富特色校本課程 品味傳統(tǒng)陶藝文化

“快看,我捏了一個大南瓜?!?/p>

“拿過來,我這里這頭牛正好餓了。”

11月5日,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普子鎮(zhèn)砂石小學的陶藝工坊里,一群滿身是泥的孩子正樂滋滋地用陶泥制作各式各樣的陶器,孩子們逗趣的對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

制作陶土。 陳興盛 攝

砂石小學所在地是彭水土陶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近年來,砂石小學以本土傳統(tǒng)的土陶制作為載體,創(chuàng)建了陶藝課程文化體系,利用課后時間為孩子們培訓制陶技術,傳承制陶技藝。

張玉方是當?shù)赜忻闹铺战橙?,得知學校開設了陶藝課,他應邀來到學校,當起了孩子們的技術指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土窯廠非常紅火,曾經(jīng)有龍窯、梯窯,后來改成了四方窯,窯廠制作出來的土碗、鹽水缸子、沙缽、鹽罐很有市場,除了彭水,還賣到周邊的區(qū)縣和省市?!被貞浧甬斈旮G廠紅火的景象,張玉方顯得異常興奮。

“制作陶器,關鍵是塑形,先要構思好自己想制作的東西,然后是手法,搓、揉、壓,不同的手法得到不同的形狀……”陶藝工坊里,張玉方仔細地給孩子們講解制陶過程中的要點。

...

學習制陶技藝。陳興盛 攝

在張玉方的指導下,孩子們有條不紊地完成選礦、碾磨、過篩、沉淀等工序制作陶土,并利用各種手法捏出自己喜歡的形狀。

“張爺爺,這個荷花怎么捏,我老是捏不好。”

“先要制作出花瓣,再把它們組合起來。”

游舒博是砂石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老是纏著張玉方問東問西,這學期,他剛加入到陶藝制作的興趣班,他說,自從學習了陶藝,自己很多想法都能在陶藝課上得到實現(xiàn),做出很多自己喜歡的東西。

“通過學習陶藝,我明白了家里用的陶制品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還學會了制作筆筒、花盆等器具,學習的過程也非??鞓??!鄙笆W四年級學生王元春也是陶藝班的學生,學習陶藝不到三個月,不僅學會了制作許多器具,更收獲了滿滿的快樂。

據(jù)砂石小學陶藝老師肖永堯介紹,砂石小學的陶藝課程從2017年就開始萌芽了,利用學校閑置的瓦房作為教室,老師們自己動手進行“裝修”,在張玉方師傅的指導下,集選制陶土、陶藝、燒制等功能于一體的陶藝坊終于建成了。

為了能讓孩子們系統(tǒng)地了解制陶技藝,老師們還專門制作了校本教材,對土陶制作技術、歷史、文化等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下一步,我們還將深入挖掘土陶制作的文化與技藝,編制更加詳盡的校本教材,讓傳統(tǒng)制陶文化在學校得以更好地傳承下去?!毙び缊蚪榻B。

(  作者:陳興盛 黃智宇 甘勛樂   作者單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

(  責任編輯:康希  )

【版權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wǎng)自行采編或經(jīng)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jié)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wǎng)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wǎng)將依法處理。本網(wǎng)聯(lián)系電話: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

重慶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