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 > 文化 > 巴渝文脈 > 正文

他讓“非遺”薪火相傳60年

“小朋友們,請把棕葉拿在手上,先拉、再疊、再穿、再剪……這樣就編織成一只螞蚱了。”每周星期四,一位銀須飄飄的老人按時到石柱縣洗新小學,為孩子們傳授棕編技藝。

這位老人就是石柱縣棕編技藝非遺傳承人、石柱縣洗新鄉(xiāng)豐田村回龍組現(xiàn)年73歲的余木兵。60年來,他潛心鉆研棕編技藝,編織的馬、龍、牛等藝術品栩栩如生。特別是近年來,為助力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chuàng)建工作,在石柱縣洗新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指導下,他堅持義務授藝、參加展演,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非遺文化活力,其事跡被各級主流媒體廣為宣傳,先后被評為“石柱好人”“重慶好人”。

練在家門

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一片普通的棕葉,余木兵老人拿在手里穿來疊去,讓人眼花繚亂,短短時間便編織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棕編作品,堪稱神奇。

余森兵展示綜編作品.jpg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都可以編?!毖矍暗挠嗄颈褊氰p,言談間透露著干練。為了證實所言非虛,記者到他家里一探究竟。他指著家中擺放的棕編藝術品說,大到馬、龍、牛等,小到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他編織的。

原來,余木兵在12歲時,便跟著三伯學習棕編技藝,歷時7年,練就出一手很好的棕編技藝。如今,他是余家的第五代棕編傳承人。

因為熱愛,所以專注。為了讓棕編技藝這項非遺文化活起來,經過60年的融會貫通,余木兵的棕編技藝已爐火純青,讓老技藝煥發(fā)出了新生機。

走進校門

將古老技藝傳下去

余木兵(中)為洗新小學學生傳授棕編技藝 (2)111111.jpg

“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不能丟?!庇嗄颈f,棕編是余家的家傳,自己從小就喜愛這一技藝,猶如融進血液的基因,一直心心念念。近年來,他最關注和關心的,就是要將這項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溝通、交流、融合,是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途徑。為讓棕編技藝給民族團結進步添彩,雖然家距離洗新小學有3公里路程,但自2022年以來,除開節(jié)假日,余木兵每周星期四,風雨無阻趕到學校為孩子們義務傳授棕編技藝。

“孩子們,你們是祖國的花朵,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你們在學習非遺技藝的同時,更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接好建設祖國的接力棒……”

課堂上,余木兵一邊手把手教孩子們學習棕編技藝,一邊給孩子們上“思政課”,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為“余爺爺”。每周一節(jié)的非遺文化特色課,不僅讓孩子們都非常期待,更讓洗新小學洋溢著濃郁的非遺文化氛圍。

“跟著余爺爺學棕編技藝,剛開始覺得很新奇,后來知道這是石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土家人的民族傳統(tǒng)技藝,就覺得很有趣,學習起來更有一種自豪感。”石柱縣洗新小學一孩子說。

“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余木兵老人指導孩子們學習棕編技藝,傳承非遺文化,促進了我校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融?!闭劦接嗄颈先藖硇魇谧鼐幖妓?,石柱縣洗新小學負責人動情地說。

走出山門

讓棕編技藝煥發(fā)新活力

“讓我們一起感受‘重慶好人’的力量!”“讓我們一起追逐‘重慶好人’的光芒!”2023年2月26日,重慶衛(wèi)視在《追光·“重慶好人”十年回顧》特別節(jié)目中,播出了余木兵傳承棕編技藝的感人事跡。

時光回溯到2020年春節(jié),石柱縣洗新鄉(xiāng)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因不能外出從事生產勞動,余木兵便到附近將棕葉采摘回來,在家編織花鳥魚蟲。

“爺爺只用了一片葉子,幾下就編成了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螞蚱,我們都好震驚!”余木兵在外工作的孫女余雪蘭、孫女婿龍曦回到老家團年時,看到爺爺?shù)淖鼐幖妓嚾绱司?,便拍下這一小段視頻發(fā)到快手平臺上。僅一天時間,快手平臺觀看量達到20多萬人次,1萬多名網友關注了該賬號,讓余木兵一下子成了“網紅”。隨后全國各地舉辦非遺展演時,紛紛向他發(fā)來了邀請函。

余木兵在縣外參加棕編展演交流活動 (余雪蘭供圖)1111.jpg

深受鼓舞的余雪蘭、龍曦在跟隨爺爺學習棕編技藝的同時,還帶著爺爺應邀到重慶主城、北京等地參加棕編非遺作品展活動。

在一場場文化展演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中,社會各界人士近距離感受到了石柱棕編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大家好評如潮。

(  作者:隆太良 岳良芬 曾意欣   作者單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

(  責任編輯:盧芳  )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jié)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將依法處理。本網聯(lián)系電話: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

重慶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