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中塞全息影像展:跨越時空的科技對話

坐落于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塞爾維亞科技博物館是當?shù)刈钍軞g迎的博物館之一。這里常年展出百余年來塞爾維亞在工業(yè)化和科技發(fā)展進程中取得的諸多成就:從早期電力設備、蒸汽船,到首批國產計算機、特斯拉異步電動機等標志性發(fā)明。

一場精彩的全息影像特展正在這里舉行。曾經代表時代巔峰的老展品在前沿技術的加持下煥發(fā)新生。

4月10日,觀眾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上參觀。新華社發(fā)(王韡 攝)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全息影像展,我們都覺得非常震撼?!眮碜载悹柛袢R德大學的馬婭和萊拉興奮地告訴記者,“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也展現(xiàn)了塞爾維亞與中國之間的連接,我們非常喜歡?!?/p>

這場“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由塞爾維亞科技博物館特別策劃,展品由北京印刷學院全息藝術實驗室設計并制作,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10日。展覽展出全息作品70件,涵蓋自然、生物、歷史與人文等主題。展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館內原有展品基礎上,布置全息場景與藝術作品,觀眾手持手電筒把光打到作品上就會出現(xiàn)光影變化;另一部分為獨立展廳,分主題展示全息作品,觀眾可近距離觀察其結構與原理。

展覽現(xiàn)場人流不斷,參觀者穿梭于各類展品之間,或駐足凝視,或交流心得。

在一臺百年前誕生的鋼琴自動演奏裝置前,一套全息樂譜靜靜陳列;特斯拉異步電動機演示裝置旁,展出了一幅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全息肖像;全息展廳的一個暗房中,5幅透射式全息作品呈現(xiàn)出1米深的視覺空間;三星堆面具、青花瓷盤、北京2022年冬奧會主火炬“大雪花”等中國元素也映入眼簾,令人驚嘆。

“這是我們的觀眾首次看到并親身體驗由全息技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辈┪镳^館長佐蘭·萊維奇說,“這項技術非常新,而我們的博物館一直致力于呈現(xiàn)舊有技術,所以這正是新與舊的交匯點。”

“這次展覽真的非常新穎。”科技博物館的一名??退_寧說。他從事新媒體藝術相關工作,這是他第一次參觀全息影像展?!斑@樣的展覽對于我們意義很大。中國科技發(fā)達,許多新技術在中國已經普及,而我們還處于起步階段。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看到類似的新技術展示。”

“展覽主題‘光印’,意指‘光的印記’?!北本┯∷W院全息藝術實驗室主任王碩說,此次展出的作品融合了中塞文化,雙方團隊合作默契,是兩國人民友誼的生動體現(xiàn)。

萊維奇表示,希望借此展覽將全息技術更廣泛地引入塞爾維亞,也期待通過更多此類合作,進一步深化塞中友誼。

4月10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上,觀眾在全息作品前駐足觀看。新華社發(fā)(王韡 攝)

4月10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上,觀眾在全息作品前駐足觀看。新華社發(fā)(王韡 攝)

這是4月10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上拍攝的全息藝術作品。新華社發(fā)(王韡 攝)

4月10日,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光印——中塞友誼70載全息影像特展”上,觀眾在全息作品前拍照。新華社發(fā)(王韡 攝)

新華社記者陳穎 石中玉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jié)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將依法處理。本網聯(lián)系電話: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

重慶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