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 > 文化 > 巴渝文脈 > 正文

在文物中感受重陽節(jié)文化

農歷九月初九,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jié)?!兑捉洝罚骸瓣栘碁榫拧?,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稱“重陽”,也稱“重九”。在歷史發(fā)展演變中,重陽節(jié)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觀念中“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也是“久”的諧音,“九九”被認為含有長長久久的寓意,寄托著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讓我們一起在大渡口區(qū)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感受重陽節(jié)的文化。

刻木事親 示孝在心

大渡口區(qū)博物館館藏的丁蘭刻木追奉磚雕,長28厘米,寬20.5厘米,厚2.2厘米,講述的是《二十四孝》中《刻木事親》的故事。

圖片4.jpg

丁蘭刻木追奉磚雕。(圖源:大渡口區(qū)博物館)

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但他一直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畢恭畢敬、虔誠孝順、從不懈怠。但日子久了,他的妻子對木雕不太恭敬了。一日,其妻子拿針刺向木像的手指,而被刺地方竟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后見木像眼中垂淚,問其緣由,便將妻子休掉了。

有詩贊曰:“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身。寄言諸子女,及早孝雙親。”

親侍母病 示孝于行

大渡口區(qū)博物館館藏的漢文帝親侍母磚雕,長28.3厘米,寬20.7厘米,厚2.3厘米,磚長方形,磚面內凹鑿成虎門狀,右方自上而下刻有“漢文帝親侍母”,講述的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故事。

圖片5.jpg

漢文帝親侍母磚雕。(圖源:大渡口區(qū)博物館)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有詩贊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俗語云:“百善孝為先?!毙⑿?、孝行自古被人們稱贊,《二十四孝》雖然有一定的歷史烙印,但其崇尚孝道的本意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而九九重陽與老人節(jié)結合后,也會出現(xiàn)更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活動,將“孝”文化更好地延續(xù)下去。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的所有作品,系由本網自行采編或經授權使用重慶廣電集團(集團)各頻道節(jié)目,版權及相關權利屬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掌上重慶移動終端未標有“來源: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重慶手機臺”或其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權利人與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視界網)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本網將依法處理。本網聯(lián)系電話:6717586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入口

重慶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