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重慶市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xiāng)偏巖村村民李啟剛來溶洞口挑水時,喜不自禁地喝起水來。本報記者王金濤攝
8月18日,偏巖村黨支部書記李緒鳳在溶洞口介紹引水出洞情況。 本報記者王金濤攝
飲用了17年的山泉水斷流了,這還是頭一次!
8月5日,在重慶市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xiāng)偏巖村,由于高溫天氣持續(xù)、旱情肆虐,第一和第四村民小組用來集納山泉的蓄水池再也抽不上水來,27戶、129名村民遇到飲水困難。
怎么辦?偏巖村地處海拔1400多米的大巴山脈深處,坡陡溝深、人員分散,靠送水車供水是很吃力的事。于是,大家就把幾口小水塘當作臨時飲用水源??墒牵@些小水塘眼看著也要干涸了!
到哪里找水?8月14日,偏巖村黨支部召開會議,研究這件“頭等大事”。
他們想起一件事:12年前,村里一名小女孩在小路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直徑不足20厘米的洞口,就好奇地將手機伸進去拍照,不小心手機掉進洞里。村干部們聞訊后聚在洞口,有人握起一塊石頭扔下去,再把耳朵伸進洞口,須臾,就聽見“咕咚”一聲水響。當?shù)貙倏λ固氐孛?,大家斷定這是一個很深的有水的溶洞,手機可能找不回來了。
找救命水要緊!村支部決定,要千方百計把這個溶洞利用起來。綜治專干、民兵連長李袁軍自告奮勇到溶洞探險,他說:“5名村干部中,我個頭最小、身材偏瘦,最適合下去。再說,我早就想探個究竟了。”
說干就干,雷厲風行。8月15日10時左右,村支書李緒鳳指揮人員掘開溶洞口,將自己花1000多元購買的小水泵接上電線和輸水管,用繩索吊運下去。當繩索下到26米左右時,小水泵不再產(chǎn)生拉力,到底了。“如果先運人,再運水泵,水泵在吊運中就可能碰落石塊砸到下面的人?!崩罹w鳳說。
然后就輪到“下人”了。李袁軍全身綁滿結(jié)實的繩索,頭戴安全帽,腰系礦燈,雄赳赳地鉆進洞口,四五名村民緊緊抓住與他相連的繩索。有人問“怕不怕”,他開玩笑地回答:“怕啥子?”
李袁軍慢慢地被吊放下去,剛開始通道很窄,直徑在40到50厘米之間,他只能貼著洞壁下降,突然在一個地方被卡住了,他側(cè)了一下身,用力往下沉,就擠過去了。三四分鐘后,溶洞豁然開朗,他緩緩落在一塊大石頭上,小水泵恰巧在他身邊。往下1米左右,就是一大片水。他高聲吼著,讓上面的人運下來一根四五米長的竹竿,再把竹竿插進水里,深不見底。他興奮了,把水泵放在一個更平緩的地方,再把抽水管放進水里,然后開始抽水。溶洞水源源不斷地被抽到地面上,而水位卻沒有下降。他在洞里停留半小時后,又被人用繩索吃力地拉上來,歷時五六分鐘。渾身是泥的他爬出洞口后,才發(fā)現(xiàn)左上臂被劃出了4道血痕。
清水出洞,是偏巖村的一件大喜事,村民們紛紛挑著大桶來洞口挑水。8月18日上午11時,60多歲的村民李啟剛來洞口挑水時,喜不自禁地抓著輸水管喝起水來?!氨刃∷恋乃煤?,現(xiàn)在豬都喝上礦泉水了!”他說。
目前偏巖村每天分兩次定時供應(yīng)溶洞水,而對村支部來說,讓缺水村民來挑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鋪設(shè)輸水管網(wǎng),讓大家今后不再頂著烈日爬坡上坎去挑水。
李緒鳳說,為了應(yīng)急,村干部個人現(xiàn)已墊付三四千元購買了輸水管道等物資,正在組織鋪設(shè)管道。至于資金來源,等大家有空閑時,或者由村民會議按照“一事一議”制度來出資,或者由村集體按規(guī)定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支持。
截至目前,巫山縣有32000多名群眾遇到飲水困難,除采取水廠分區(qū)分時供水、集中送水等措施外,不少鄉(xiāng)村也像偏巖村一樣,積極尋找新的水源。巫山縣水利局副局長何軍說:“在各級黨組織的領(lǐng)導(dǎo)下,老百姓不會出現(xiàn)沒水喝的情況!”